好萊塢種族多元演出遭批評 2021年新《灰姑娘》真人版黑人仙女 比利波特:「魔法沒有性別」 |無影無蹤
文 : MyVideo 影音編輯室 2022-06-27上個月底,預計年底上映的《木偶奇遇記》(Pinocchio)釋出預告片,影迷發現藍仙女竟是由黑人女星辛西婭.艾利沃(Cynthia Erivo)演出,結果引起推特網友一陣撻伐。
然而,這些質疑聲浪很少是單純為了原作打抱不平,更多是伴隨著種族主義色彩的批評。
不少網友舉出1940年版的動畫原作,認為劇組理應遵循原作精神,找來金髮碧眼的白人女子飾演藍仙女一角。一名網友指出:「既然故事背景在義大利,怎麼可能會有黑人藍仙女?」類似的聲音在前幾個月《魔戒:力量之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ings of Power)發布劇照時也有出現,有網友認為出現非裔矮人和精靈是不合理的,他們說「這是專門為英國創造的古代神話」。
許多批判認為好萊塢為了種族多元而做出不倫不類的選角,以迪士尼為例,先前拉丁裔女星瑞秋.曾格勒(Rachel Zegler)受聘演出白雪公主、黑人女星海莉.貝莉(Halle Bailey)飾演小美人魚的安排也早已掀起爭議。
顯然批評者多半是美國白人群體,甚至在台灣也有不少評論,多是站在白人視角質疑這些選角的合理性。但如果單就上面幾個案例來看,既然故事本身已經是童話、神話故事,有怎麼會有種族或膚色的限制?
換言之,如果最早拍攝《白雪公主》、《小美人魚》的是非洲或亞洲的電影公司,那主要角色自然也不可能會是白人。迪士尼經典動畫的人物之所以全以白人為主角或安排白人為主要角色配音,正是因為公司主理者、故事主述者都是白人。
電影是現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敘事發明,比文學更具有普及性。創作者可以輕鬆地藉由影像向觀者「植入」某些意識形態。當年葛里菲斯(D. W. Griffith)在票房巨作《一個國家的誕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將黑人議員描繪成猴子形象、讓黑人扮演強暴犯後,便使得幾乎銷聲匿跡的3K黨由此士氣大振。也就在當時,掌權者便發現一旦控制了電影,就能操控國民的思想,甚至全體人類的思想。
從小被好萊塢洗腦的台灣人或也不陌生,極少人會在觀賞《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2022)時會去質疑片中美軍出兵的正當性。但如果主角換成俄國人、北韓人或中國人,恐怕所有人都會立刻「出戲」。
同理,其實好萊塢在過去百年以來,對非裔、拉丁裔、亞裔的描繪多半帶有強烈的刻板印象,也許創作者起先並非出於惡意,但這些形象卻會影響外界理解他們的方式。就連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也曾評論過好萊塢的偏見,他指出《血鑽石》(Blood Diamond,2006)對非洲黑人的描繪不盡公平,讓外界以為非洲黑人就是天性未開化、嗜血,殊不知追溯非洲歷史,便會發現類似殘暴的處決儀式都是一、兩百年內由歐洲殖民者所引進的。
刻板印象既可能讓外界貶低這些族群,也可能讓被歧視的族群產生自我貶抑的感受。有時不需要露臉,光是配音就能達到這個效果,例如1990年代觀賞迪士尼的非裔、拉丁裔社群小孩便會發現,《獅子王》(The Lion King,1994)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標準的白人口音,代表著他們的聲音卻是出自反派斑鬣狗之口。
近年迪士尼意識到類似爭議,決定在主流大片之中引入不同種族的演員,而且不只是飾演反面角色,此舉的好處在於可以讓不同族裔的兒童從這些電影之中找到自己的榜樣(role model)。當然這些商人也不完全是出於什麼「企業責任」而去做出這樣的改變,像是《黑豹》(Black Panther,2018)等片的成功,證明非白人觀點的電影也能取得票房大捷。
固然在這些改革浪潮之中,有些時候連黑人自己也未必看的過去。例如《安妮博林》( Anne Boleyn,2021)就因為讓牙買加裔的黑人演員茱蒂透納史密斯(Jodie Turner-Smith)飾演分明為白人的英格蘭王后安妮.博林而激起各界冷嘲熱諷。不過同樣值得並陳的事實是,在過去百年影史當中,每當白人飾演其他種族的人時,好像大家通通都沒意見了,例如生在中東的耶穌怎可能是白人?
事實上,早在《木偶奇遇記》之前,早就有另一個黑人仙女,那就是凱.卡農(Kay Cannon)執導的《灰姑娘》(Cinderella,2021)。這部作品起用了古巴裔女星卡蜜拉.卡貝優(Camila Cabello)飾演灰姑娘,但最大亮點還是神仙教母一角,片方讓黑人男同志演員比利.波特(Billy Porter)出演(如附圖),完全顛覆了世人對這個故事的印象。
比利.波特說自己14歲時,夢想未來能成為男生版的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因此當他得到角色時,他驚喜地在房間內尖叫大喊。因為惠妮.休斯頓也曾經演過神仙教母。波特也知道這個角色會激起爭議,但他忍不住感嘆道:「魔法沒有性別。」
「你們的歐洲殖民主義傳統對我們(美國黑人)來說從來都不是經典,那是我們被強加的。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們重新確定經典的含義,讓我們翻轉經典、進行解構,讓它跟現代觀眾更相關。」波特表示。
故事結構如同大家心目中的《灰姑娘》,只是在身兼監製與故事的詹姆斯.柯登(James Corden)的巧妙設計之下,電影加上了許多現代元素。灰姑娘不再只是一個被動等待機會的姑娘,而是一個積極進取的服裝設計師,就連王子也不在威勇,而是一個氣質陰柔、不願接掌王位的普通青年。如此翻轉固然惹來爭議,但該片也一度高居今年首次設立的奧斯卡觀眾票選獎排行首位。
如果你還是認為《灰姑娘》不該讓拉丁裔與非裔來演出,以下一個事實也許會讓你好受一點。其實《灰姑娘》根本也不是一個典出歐洲的故事,它的原作(在此指第一次故事被撰寫成書)是來自西元九世紀、由晚唐作家段成式撰寫的《酉陽雜俎》,中國灰姑娘叫「葉限」。
所以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能看到華裔主演的《灰姑娘》?
各位影迷,談談你對種族多元的看法吧!
▲ 本文轉錄自 無影無蹤 粉絲專頁
▎《灰姑娘》 >> MyVideo 線上看
|延伸閱讀|
▎為什麼電玩遊戲改編的電影多半難看?《音速小子2》以經典角色打破限制開啟另一條路
▎《關鍵報告》問世二十週年 阿湯哥與史蒂芬史匹柏聯手早已預言:未來的人類將逐漸失去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