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幕後】磅礡史詩世界觀《沙丘2》原作 從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漫長50年|無影無蹤
文 : MyVideo 影音編輯室 2024-05-09小說家怎麼看待自己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
當美國奇幻文學大師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知道自己的作品將有機會由宮﨑駿改編為動畫時,可說是大喜過望。沒想到宮﨑駿卻推說自己將要退休,改由兒子宮﨑吾朗接手執導。最後完成的《地海戰記 Tales from Earthsea》(2006)讓她失望萬分,勒瑰恩公開聲明切割,雖然客氣地肯定了宮﨑吾朗,卻也明確表明:「這不是我的作品。」
小說家與電影人之間的攻防戰自古以來一直存在。
有小說家索性自己為電影寫劇本,像是寫成《教父 The Godfather》的馬利奧.普佐(Mario Puzo),他與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寫出的劇本甚至遠比小說更偉大;也有些小說家授權給電影人來操刀,但對於整個改編過程擁有很高的控制權,如《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作者J. K. 羅琳(J. K. Rowling)。
也有些小說家索性拒絕任何改編要求,以隱士聞名的沙林傑(J. D. Salinger)就不同意任何人「染指」他在1951年發表的經典小說《麥田捕手 The Catcher in the Rye》,連名家比利.懷德(Billy Wilder)和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都被他直接婉拒。未來要看到《麥田捕手》被拍成電影,得等到它進入公有領域的2049年。
當然,也有小說家對於自己的作品能有機會被電影人看上充滿感恩,同時又給予對方極大的自由度,甚至是毫無保留地支持導演。代表人物肯定是《沙丘 Dune》(1965)的作者法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沙丘》的背景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人類散居在各個星球上,由一個帝國統一管治。出身顯貴的年輕人保羅.亞崔迪受命與家人前往接管沙丘星球厄拉科斯,進而掌控該星球重要的物資「香料」,但亞崔迪陣營卻在過程中遇襲。遭到孤立的保羅.亞崔迪必須在無情的沙漠之中與原住民弗瑞曼人結盟,為復仇大業做好準備。
|《沙丘》第一部線上看>>MyVideo熱播中
明眼人都知故事所影射的正是二十世紀的國際情勢,香料指涉的就是石油,沙漠中的弗瑞曼人就是阿拉伯人,而保羅.亞崔迪也與《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1962)中的勞倫斯(T. E. Lawrence)一角有些共通點。赫伯特以此作在當時雙雙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大獎肯定,好萊塢當然也產生興趣
1971年,曾操刀製作《浩劫餘生 Planet of the Apes》(1968)的製片人亞瑟.雅各斯(Arthur P. Jacobs)就表達了對於改編《沙丘》的濃厚興趣,原本已敲定要在1974年開拍。無奈雅各斯在1973年驟逝,使得改編計畫被迫中斷。
1974年,在法國製片人尚-保羅.吉本(Jean-Paul Gibon)主導下,企劃再次復活,竟找來智利異色名導阿力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執導,還找上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配樂,演員部分請來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出演殘暴哈肯能男爵,皇帝一角更絕,竟想到了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í,附圖)。達利要求一小時十萬美元片酬,片方甚至同意了(但計畫只讓他演一小時收工)。
法蘭克.赫伯特對作品的改編進度一直都很關心,不過他並未介入太深,同意讓尤杜洛斯基擁有更高的創作權,兩人後續也建立出了良好的交情。只是他也開始對於尤杜洛斯基的計畫感到擔憂,因為他發現後來故事越膨脹越誇張。據他描述,後期的劇本已經跟一本電話簿(黃頁)一樣厚,成了一個十至十四小時的史詩作品。
一方面在《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 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1977)尚未問世的時代,投資人對科幻大片的信心不足,紛紛撤資,使得這個企劃胎死腹中。
下一個同意執導的是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但是他的哥哥法蘭克.史考特(Frank Scott)忽然罹癌過世,使他無心投入這個至少得準備整整兩年以上的大製作,轉而將重心擺在《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1982)的製作。眼看版權即將到期,大製片人迪諾.德.勞倫提斯(Dino De Laurentiis)輾轉找上環球影業求援,最後在環球影業主導之下,確定由初出茅廬的新銳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擔任導演,使得整個企劃起死回生。
大衛.林區的出道作《橡皮頭 Eraserhead》(1977)以夢囈風格受到非主流影迷矚目,其後又以《象人 The Elephant Man》(1980)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在當時影壇可謂意氣風發。他起初沒有聽過《沙丘》,讀完之後卻愛不釋手,立刻允諾執導。而原作者赫伯特企起也不認識林區,但看完《象人》之後佩服得五體投地,還對外聲稱自己連看了《象人》達八次之多,他堅信只要是由林區操刀,作品就不會像是《星際大戰》一般膚淺。
身為原作者,赫伯特其實並沒有提出太多意見,少數他認為不能不妥協的,就是一定要請一位不出名的演員來出演保羅.亞崔迪,因為他不希望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還帶有別的角色的影子,使得觀眾為此分心。在他的堅持之下,凱爾.麥克拉蘭(Kyle MacLachlan)得到了這個角色。
遺憾的是,最終成品《沙丘魔堡》(1984)在美國市場上面臨慘敗(歐洲與日本市場反響不錯),劇情也讓書迷感到失落。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也許是大衛.林區並未獲得全然自由,環球影業直接將作品從三小時剪到只剩兩小時,使得作品看起來過分濃縮,情節令人費解。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直批該作品「難以理解、醜陋、無組織、無意義」。
尤杜洛斯基起先對於大衛.林區得以改編《沙丘》感到嫉妒,一方面他也相信林區確實是最完美的導演人選。心懷遺憾的他拒絕觀賞《沙丘魔堡》,最後在兒子逼迫之下,還是勉強看了,結果心理卻得到了寬慰,因為他發現這部電影就是失敗作,儘管他認同責任肯定在製片人身上,而非導演。
不過針對這部公認的失敗之作,原作作者法蘭克.赫伯特不僅沒有口出惡言,還逆風說這部電影讓他個人感到滿意,解釋可能是這部作品的深度和象徵意義可能讓很多人不習慣,指出大衛.林區已經掌握到了《沙丘》這部作品的精髓。他盛讚作品完全就是「視覺饗宴」,還揚言要把作品劇照錶起來帶在身上。
赫伯特後來也屢次對於當時仍是新銳的大衛.林區表達了鼓勵與支持,兩人也曾公開一起受訪,赫伯特就當著林區的面說:「電影有些場景與我的想像完全相符,有些儘管不相符,但卻比我的想像做得更好了。」
此外,赫伯特還稱自己也曾為《沙丘魔堡》撰寫劇本,但是謙稱說自己真的寫得太差了。他對此表示:「我真的寫太長了,而且缺乏適切的視覺語言。畢竟我跟這本書的距離太近了,我無法用電影的角度來看它。但大衛.林區就沒有這個問題,在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之中,他教會了我很多。」
此後赫伯特面臨到的是空前的低潮,因為《沙丘魔堡》的票房失利而取消續集計畫,已經開始撰寫動工的林區只好將未完成的劇本束之高閣,從此也幾乎絕口不談起這部作品。
1986年2月11日,在《沙丘魔堡》首映的13個月後,法蘭克.赫伯特就因胰臟癌辭世。
不過隨著時間流逝,《沙丘魔堡》逐漸獲得Cult片地位,冒出不少死忠粉絲。但儘管是該片最忠誠的粉絲,可能都得承認原作的確就很難轉譯成電影,因為故事本身就是比較複雜且沉悶。誠如影評人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形容道:「大多數科幻電影提供了我們逃避現實的機會,讓你可以不用煩惱作業,但是《沙丘魔堡》和期末考一樣難,你得死記硬背才行。」
37年後,下一個勇者出現了,加拿大名導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完成了新版的《沙丘》(2021),由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千黛亞(Zendaya)、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等眾星領銜主演。事前各界評論家當然抱持期待,但也沒能一口咬定它一定會成功。
事實證明,維勒納夫做到了,而且還是在疫情期間突破四億美金票房,更一路挺進到奧斯卡獎,《沙丘》簡直成為了一個文化現象。三年後,《沙丘:第二部 Dune: Part Two》再次衝擊市場,票房更是直接躍升到七億美金門檻。
|《沙丘》第二部線上看>>MyVideo熱播中
在這一集,保羅.亞崔迪與母親加入弗瑞曼人部族,攜手對抗哈肯能男爵的邪惡勢力,與此同時,他也與查妮發展出深刻的戀愛關係。在這一集,一樣有著壯闊的頂級視效景觀,在新星提摩西.夏勒梅領銜之下,作品更受到各界影迷高度關注。
不過,不知道法蘭克.赫伯特的在天之靈會怎麼看待這個新版改編呢?
在此我們也許可以參考他的兒子布萊恩.赫伯特(Brian Herbert)的觀察,他在1986年父親過世後就決定繼承父志,研究了父親未完成的筆記,以此為基礎持續創作了《沙丘》的多本續集。他的觀察即便不能代表父親,肯定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看到我父親的作品如此謹慎地被講述,我感到非常高興。」布萊恩.赫伯特誠懇地說:「當你把新作與第一集放在一起欣賞時,會明顯發現這就是《沙丘》電影版的最佳詮釋。」
各位影迷,談談你對《沙丘》原作跟電影差異的看法吧!
▲ 本文轉錄自 無影無蹤 粉絲專頁
邀請您留言鼓勵MyVideo並給5星好評!
還喜歡使用MyVideo 嗎?邀請您到軟體商店為MyVideo 留言鼓勵並給5星評分支持!
iOS: https://pse.is/5vzade
GooglePlay: https://pse.is/5vza7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