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彌撒》影評:放下、原諒然後救贖。|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文 : 2022-08-10

看完《午後彌撒》第一時間就在個人社群網站上推薦這部,有點興趣的同事私訊問說好不好看,我問他有沒有看過茱蒂佛斯特跟凱特溫絲蕾等人演的《今晚誰當家》?他說有,而且他很喜歡,我就回他「那你應該會很喜歡這部,而且你會感受到比《今晚誰當家》更令人窒息、坐立難安的戲劇張力。」,《今晚誰當家》旨在諷刺高社經地位的中產夫妻藏於優雅文明之下的粗鄙與暴力,以幽默口吻去讓婚姻裡的假象與亂象無所遁形,其力道強勁實在讓人大呼過癮,四位主演互不相讓、一路狂飆的演技更是精彩無比。

▎《午後彌撒》 >> MyVideo 線上看

而《午後彌撒》幾乎擁有著同樣的架構,同樣的以兩對夫妻作為主要角色配置,同樣的採用單一場景與大量對話推進劇情,同樣的藉著一件事情的發生來讓雙方進行各自想法與觀念上的辯論,而同樣的也都試圖在充滿各種情緒的衝突裡尋找一個解決方法、或是答案。但相較仍舊能讓觀眾嗅到一絲喜劇味道的《今晚誰當家》,《午後彌撒》幾乎沒有任何能讓觀眾喘息的機會,甚至連呼吸都得小心翼翼,畢竟相比校園暴力問題,導演法蘭克南茲選擇以美國長年棘手的槍械管理問題所衍生的校園槍擊案為對談內容,關於生命之相關議題總是太過沈重且敏感。

記得前陣子才剛寫過一篇同樣是以校園槍擊案為劇情開端的電影《墜落》,只是不同於《墜落》是以親身經歷、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倖存者為主角,讓觀眾看見他們的內心創傷、一起陪著他們度過難熬的療傷歷程,在反覆的困惑之中找到推動改變的可能,好讓憾事不再發生、讓那些因此不幸罹難的人們的離開不會沒有意義…,而《午後彌撒》則以「受害者父母」與「加害者父母」的兩方視角,來共同還原、拼湊整個事件的全貌,從對「為什麼是我活下來」的疑問轉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如《墜落》中的主配角們,各自用著不同的方式去尋找心裡那「為什麼」的原因,《午後彌撒》裡的四位父母,同樣的想要去從對方身上得到困惑自己六年的「為什麼」的解答,不論是令傑與蓋兒傷心欲絕的「為什麼是我兒子被殺」或者是讓李察跟琳達受到千夫所指的「為什麼是我兒子犯下錯事」等的「為什麼」,即使他們心裡其實很清楚,這一切或許將永遠找不到答案,但他們仍舊執意進行著這一場對話,就算不得不鑿開痛苦往裡頭深掘,也只是想要找到一個能讓自己接受的理由、一個能告訴自己「真的該放下了」的理由,放過對方、原諒自己。這一場午後在教堂裡進行的面談,是一場雙方渴望從彼此身上獲得救贖的儀式。

▎《墜落》 >> MyVideo 線上看

 

「我改變不了過去發生的事。」

「所以你很自責?」

同樣都是父母,傑與蓋兒以及李察與琳達,都在承受著旁人難以感同身受的心碎與痛苦,導演法蘭克南茲並未特別只聽一方的聲音,而是讓兩方均有替自己發聲的機會,不僅僅是想替自己長年以來壓抑的情緒有宣洩的管道,更是想要讓不同身份立場的觀點有所碰撞,進而刺激著雙方還有觀眾投入思考。《午後彌撒》沒有從事件的最初開始說起,而是直接到了事件發生的六年之後,但觀眾仍能從雙方的大量對話裡如親臨般的重現當年的那一天,以及根本沒出現在畫面裡卻彷彿就在你我眼前的伊凡與海登他們的輪廓。導演法蘭克南茲創造出了一個空間供觀眾去對事件產生想像,而他巧妙的將觀眾跟著四人被關在了幾坪大的房間裡,亦迫使觀眾不得不比平常更加專注他們在他們身上,在一來一往裡解讀、消化分屬於雙方的感受,然後盼著能否順著同理他們而來去理解他們的情緒。

 

「世人哀悼十個人,我們哀悼十一個人。」

傑與蓋兒就和多數的受害者一樣,強忍著悲傷與憤怒面對著奪走他們兒子生命的兇手父母、也就是李察與琳達,明明尋求過單位協助、告訴自己不該指責、不該以質問的口吻來進行對話,但當他們真的坐在了自己面前,要做到語氣平和的對談真的很難。傑與蓋兒好不容易平靜的內心,又在隨著回憶被勾起而漸趨洶湧,當李察與琳達的說法在他們耳裡聽來都像極無關痛癢的藉口時,他們終於忍不住爆發怒吼,「你不知道我兒子怎麼死的!」,「我知道。」、「你不知道,我才知道!」,激動的語氣裡盡是心碎。只是同樣為人父母,李察和琳達何嘗沒有感到痛苦?加害者父母的身份讓他們多年來失去被聆聽的機會,只能不停的、不停的單方面接受來自外界的抨擊與指責,就連在這場面談裡,他們亦是默默的接受被這樣對待,說好的互相分享,可琳達卻連想拿出兒子的照片給蓋兒看都被拒絕,好似兒子的存在根本就該被抹煞,就這樣無人在意的被慢慢遺忘,就因為他是這起事件裡的加害者。

就像傑與蓋兒不願兒子是沒有意義的離開這世界,李察和琳達也是,即便海登犯下了大錯,可對他們而言他就是他們用愛呵護長大的兒子,與其他父母並無不同,旁人一句一句教育失敗的責備都像針一根一根扎在他們身上,他們也很想知道問題出在哪、也想弄明白到底哪個環節出了錯才導致這個無法挽回的結果,但無奈的是從來沒有人想聽聽看他們怎麼說。當每個人、就連傑與蓋兒都在明示、暗示著他們絲毫顯露不出任何一丁點懊悔之意,其實李察與琳達早已把這兩個字深深的刻在心底,只是就如前面說到的,加害者的身份迫使他們凡事都只能偷偷的來,事後都去過了幾次事發現場祭悼、連閉上眼睛都能看見地上那些用膠帶拼起的罹難者輪廓,卻也還是因為害怕引起爭議選擇低調,忍受被長期貼上事不關己的負面標籤。直到他們同樣的忍受不了,像豁出去般的向傑與蓋兒吐露他們也想獲得平等對待、哪怕只有一下下也好,讓他們能從單方面的聽、被問、被反駁,到給他們有說話的機會。聽著琳達帶點不捨與憤怒的哭喊著自己也想分享海登的照片與故事,看著李察背著事件當晚每一個被記下的時間點,像是用另一種方式再提醒所有人「他的兒子也死了」,沒有理直氣壯而是卑微的,就這麼的想要告訴每個不願記得他兒子的人們,站在這間房間裡的不是一對,而是兩對同樣失去摯愛的父母。坦白說在那個當下,可能我們就像傑與蓋兒已經稍微的原諒他們了。

 

「我要妳認識我兒子,我要妳認得他的名字。」

午後彌撒》與《墜落》各自用著自己的故事,來喚醒人們對相關議題的重視,同時關心著不論是倖存者、受害者家屬甚至就連加害者家屬他們的心靈健康問題,雖然這是一個始終難有解答的問題,可不管是導演梅根帕克或者是導演法蘭克南茲,還是想要去透過主角們去找一個連自己都可以接受的答案。而比起導演梅根帕克更多著墨主角薇達事後面對創傷的療傷過程,導演法蘭克南茲反而選擇追本溯源,對「原因的成形」展開更多的辯論,他將他的疑問透過四位主角的口問出,槍枝管理問題固然重要,但或許真正該去關心的,是孩子們的心靈健康。家庭與親子關係、學校與人際關係,成長環境、和手足間的被比較、電玩沈迷、校園霸凌…等等,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而往往這些影響造成的改變都是很難被輕易察覺到的,多少人都是在事情發生,才去後悔怎麼當時沒去多多關心他們。《午後彌撒》的出現儘管無法真的去停止校園槍擊案不再發生,但是否至少因為傑與蓋兒、李察與琳達的經歷,與這一場面對面的對話,來降低未來再發生憾事的可能?

午後彌撒》完全值得觀眾靜下心來觀賞與思考,導演法蘭克南茲再次證明,就算電影並非高成本製作、也沒有任何特效輔助,只要一個幾坪大的空間,還有一本好劇本、幾位好演員,依舊能給觀眾帶來一齣值回票價的精采大戲。

 

▲ 本文轉錄自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部落格

 

▎《午後彌撒》 >> MyVideo 線上看

 

 

|延伸閱讀|

▎佐藤健 x 阿部寬 x 林遣都《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影評:求救的話,會有人來救你的|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你好,李煥英》影評:萱草花開放,每一朵可是我牽掛的模樣|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