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9】2022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戰況:勝負難料,澳門《海鷗來過的房間》出黑馬?|無影無蹤

文 : 2022-11-16

2022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戰況

 

【最佳新導演】

柯震東《黑的教育》
劉國瑞《白日青春》
何書銘《花路阿珠媽》
曾英庭《查無此心》
孔慶輝《海鷗來過的房間》

金馬獎自2010年設立新導演獎至今12年,如果一部作品同時入圍最佳劇情片和新導演獎,那通常這部片至少能夠拿下新導演。具體案例包括陳哲藝《爸媽不在家》、陳建斌《一個勺子》、黃信堯大佛普拉斯》、文牧野我不是藥神》、徐漢強返校》、阮鳳儀《美國女孩》。這看起來是相當合邏輯的事,如果一個導演的片已經好到能入圍首獎,還不能拿個最佳新導演實在說不過去。

 

劉國瑞《白日青春》

但過去幾年下來也偶有破例。例如黃進以《一念無明》力退張大磊的《八月》(當時也曾引起爭論,因為《八月》還拿了最佳劇情片,如此給獎實在分配感太重),至於張吉安以《南巫》勝過陳健朗的《手捲煙》反而是一個普遍大家接受的結果,因為後續大家傾向認為《南巫》沒有入圍最佳劇情片才是不合理的。

所以如果照邏輯來看,唯一提名最佳劇情片的《白日青春》應該穩勝,但還是未必是絕對,因為複審評審的意志仍有可能被決選評審挑戰且推翻。而且首次做出顛覆性決定的,正是今年評審團主席許鞍華,就是她在任內為黃進保住了新導演獎,這說明今年的結果恐怕的確難照常理推估。

《白日青春》展現了最深切的人權關懷,但關於我對這部片劇情設定的批判,已在〈最佳原著劇本〉分析時詳述,在此便不再贅述。但就另一個觀點來看,這部片選材雖然可敬,但在故事處理上仍嫌通俗與簡化,看在曾經拍攝多部深刻難民題材如《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千言萬語》(1999)等作的主席許鞍華眼裡,很可能會被加強檢視。但就過往數據與定律來看,《白日青春》仍佔絕對優勢。


何書銘《花路阿珠媽》

至於《花路阿珠媽》的入圍,可視為評審團對新加坡電影的肯定,同時該片也是五部入圍作品之中唯一的喜劇題材,但如同〈最佳原著劇本〉分析所述,此片在角色塑造上未盡成功、劇情調性的統整也不流暢,整體格局甚小,當作可愛小品觀之尚可,離拿獎仍有大段距離。

 

曾英庭《查無此心》

曾英庭的《查無此心》試圖拍攝一部結合社會議題與警匪類型的創作,企圖可嘉,早在短片與電視電影階段就經過千錘百鍊的他,在氛圍營造、技術面處理也都相當理想。只是故事到了最後真相大白的三十分鐘、即張鈞甯飾演的吳潔莫名把手機扔出去之後,角色動機與故事邏輯就全面崩壞,反派的詭異行為像是為了獵奇而特別創造出來,沒有寫實度與可信度。

一場警匪在車上對話的戲,令人直接聯想到《火線追緝令》(Seven,1995)的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與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的對峙,只可惜對白實在不像正常人真實會講出來的話,不過最慘的是,即便如此,演員還是要賣命說出來,令人著實尷尬,對演員的表演其實也造成傷害。

而上述還只是對細節的挑剔,就大方向上來看,導演雖然放入移工題材,但在移工角色的經營卻相當蒼白,充其量就是1980年代美國白人英雄電影裡頭串場的墨西哥人與越南人,看不見導演真的對他們的具體處境有任何深切的關照,他們的存在更像是為了讓女主角吳潔重拾生命力的功能性角色。

更令人不解的是,觀眾當然都知道虐殺移工的反派是壞人,所以會無條件站在受害的移工這一邊,但導演也許為了讓反派也能更立體,於是為他設計出了一個理由試圖搏取觀眾同情,偏偏這個理由根本不構成他以儀式感方式殺人的行徑。我想與其著墨在這種獵奇性設計,導演還不如多花一點點時間解釋為什麼移工在台灣會選擇逃跑。評審要是看了本屆同樣入圍最佳紀錄片的《九槍》,就更能發現《查無此心》的淺薄。我也不認為主席許鞍華能讓這部片通過她的法眼。

我想評審選擇《查無此心》,也是想要在商業類型片之中選出一個代表,但私認為陳奕甫導演的《罪後真相》其實更值得入圍,至少在這部片當中,創作者的企圖很清楚,沒有僭越自己設定的格局,也執行到位了,演員也有不少靈光,是部單純讓人覺得好看的商業製作。

 

柯震東《黑的教育》

接下來要談的兩個導演都是金馬嫡系,意即與金馬獎關係都更密切的導演。曾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榮獲最佳新演員,並以《再見瓦城》(2016)和《金錢男孩MONEYBOYS》(2021)兩度角逐影帝的柯震東,完全就是金馬寵兒。不過令人驚嘆的是,他這次以首部導演作品《黑的教育》入圍可不是金馬獎偏袒,在場面調度與演員指導上,柯震東確實做得很到位,出色的展現了自己的導技所在。

不過或許有人會覺得拿《黑的教育》與上述其它電影比較不盡公平,因為該片的格局確實最小,故事主要就發生在一個晚上,片長甚至不至八十分鐘。這或許在獎項評選上吃虧,但我想至少柯震東已經在設定的框架之內做到了極致,比起野心太大、執行力不足的導演,這樣其實好的多。而誠如我最肯定的點,我認為這部片最大的好處是在於演員集體表現的整齊程度,幾乎沒有一人讓人覺得不在狀況內,而三位主角蔡凡熙、宋柏緯、朱軒洋也都被逼出了生涯最佳的表演,亦正亦邪,又有一點黑色幽默,可以想像本人即是演員出身的柯震東,自有方法達到他要的效果。

但獎項比的終究不是導演執行到位幾成,而是故事大家能否買單。我自己不會對《黑的教育》有著什麼議題深度的期待,因為它打從一開始就宣示了這是三個中二病男生的故事,因此後續發生的情節哪怕是再離譜難料,我也都可以因為這部片本身設定的非現實基調而予以忽視。但最大問題還是在於整部片太過單薄,從街頭狂奔開始之後,好看的已不是故事而是調度與演技。但如果新導演看重的還有潛力值,我認為票投柯震東也是很好的,至少我認為他繼續磨下去,在導演領域肯定大有可為。

 

孔慶輝《海鷗來過的房間》

《海鷗來過的房間》是金馬獎史上第一部獲得提名的澳門長片,上一部也同是導演孔慶輝的作品,是入圍最佳劇情短片的《撞牆》(2016)。雖然一改上一部有點黑色喜劇的風格,但《海鷗來過的房間》依然與短片一般,帶有劇場性元素。或許嚴格來說,這部片本質上就是關於劇場與電影兩種媒介的對話,令人直接聯想到濱口竜介的《在車上》(2021),巧的是,他們也都選了俄國文豪契訶夫(Anton Chekhov)的文本作為主題。

在《海鷗來過的房間》當中,一名曾為作家的房仲收留了一位劇場演員作為房客,而這位演員又因痛失契訶夫〈海鷗〉的角色,進而意識到自己與作家筆下人物的關聯。導演進而混合了虛實的界線,讓人物遊走玄虛之中。觀影者很容易在過程中感到痛苦與不耐,但其實這正是最忠於契訶夫原作精神的影像轉譯,《海鷗》本身就沒有完善結構,也以象徵的運用為主體,不是一個依循陳規的劇作。

海鷗是原作與電影之中最重要的象徵,在契訶夫筆下,他以三種海鷗的狀態來比喻三種不同處境的人,究竟要選擇展翅翱翔,還是安於被現實俘虜,可令讀者深思並自問。就另一個層面來看契訶夫在帝俄末年寫下此作,某種程度來說也是暗自闡述了他對沙皇統治的不滿與抗拒,劇中不同海鷗的狀態,也像是在敘述在這個極端環境之下的俄國人的選擇。

在孔慶輝的作品當中,從演員的扮演與演員的真實生活等層次來看,一樣能看見海鷗的寓意,顯然導演對契訶夫文本肯定足夠熟稔,那就不可能不知道《海鷗》背後隱含的政治性。不過我想這部作品值得玩味之處也在於,解讀空間可以是很多重的,它既可以指涉澳門人在當下時局的身分猶疑,也可以指涉一個裹足不前的創作者對生命產生的疑義,乃至於對性向認同的不確定性。

換言之,欣賞《海鷗來過的房間》需要太多腦補,這無疑是這部片可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可能是讓觀眾嚇跑的地方,相較之下,濱口竜介的《在車上》就顯得親民且易懂的太多了。這部作品不僅對觀眾有考驗,對評審何嘗不是?喜歡它或討厭它的評審大概都不好論述,但我卻覺得導演在空間、聲音的運用,與攝影的處理上,都創立了一個獨特的美學系統,它雖然費解,卻令人迷人,你也許難以投入,但卻不能不否認創作者有著高度的自覺。

誠如片中一段對白:「如果覺得觀眾接受不了,那永遠都接受不了。」我認為孔慶輝對觀眾作出挑戰是很帶種的,作為當代澳門電影的開拓者,評審團在多方考量與比較之下,也或許可能給這部奇作一個肯定。

 

▲ 本文轉錄自 無影無蹤 粉絲專頁

 

 >> 【金馬59】華語電影年度盛事 11月19日 MyVideo線上直播 <<

>> 更多金馬好片都在 MyVideo 線上看<<

 

|延伸閱讀|

▎【聚焦金馬59】他們敲響金鐘再跨金馬 楊麗音、游安順超強實力 影視雙棲新人朱軒洋、胡智強
▎【聚焦金馬59】入圍導演強強對決《咒》柯孟融《智齒》鄭保瑞大有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