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讓我做我想做的事,你就不會從我這裡得到一部好電影」《蝙蝠俠》導演12磨一劍從《科洛弗檔案》開啟他的時代
文 : MyVideo 影音編輯室 2022-05-27當《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4)和《蝙蝠俠》(The Batman,2022)一開始找上時,這個男人都拒絕了。
先回到1980年,麥特.李維斯14歲時,他與父母一同進了戲院觀賞了《蠻牛》(Raging Bull)。觀後用餐時,氣氛有些緊繃,因為他的母親向來不喜歡觀賞這類暴力元素的電影。又或者,片中主人翁傑克.拉莫塔根本就是他父親的翻版。
也許是為了讓氣氛緩和下來,他的父親很不尋常地轉頭問他電影好不好看。麥特很堅定地跟他說:「這是我看過導演技巧最好的電影。」
▎⠀《蝙蝠俠》 >> MyVideo 線上看
至今他依然記得那一刻,因為他的感想至今不變,也是在那時確立了他走向電影創作之路。後來這位接連執導《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2008)、《噬血童話》(Let Me In,2010)、《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猩球崛起:終極決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7)等作,快速在好萊塢樹立威望的這位商業大導坦承,自己的創作根源依然是新好萊塢時期的經典作品。
▎⠀《科洛弗檔案》 >> MyVideo 線上看
嚴格說來,在觀賞《蠻牛》之前,麥特已經是影癡等級小孩。他在八歲時就開始拍攝電影,13歲時就已經拿自己拍攝的八釐米作品去參展,在當時就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好友、後來執導《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等大片的J. J. 亞伯拉罕(J. J. Abrams)。這對電影神童在15、16歲時就被史蒂芬.史匹伯(Steven Spielberg)聘用負責轉檔工作,相信一樣從小就自製電影的史匹伯也在他們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之所以喜歡電影,是因為喜歡那種移情的體驗。你可以站在劇中人的立場,做一些你不會做的事情。通過這些體驗,你會發現它開始牽涉到你,你會開始質疑角色做的決定,並且開始思考『在那樣的情況下我會怎麼做?』」麥特表示:「所以這意味著,電影必須讓人感受到真實。」
1990年代,麥特憑藉著南加大時期拍攝的學生作品累積經驗。也藉由電影學院的經歷,他從黑澤明、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等名導的作品之中理解電影美學,也親身參與了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講座,學得演員指導的技巧。
後來,原本為了學生製作籌款所寫的劇本竟在他畢業時被看上,最後拍成了史蒂芬.席格(Steven Seagal)主演的《魔鬼戰將2》(Under Siege 2: Dark Territory,1995)。至於真正讓他在影視界闖出名號的作品,則是他與J. J. 亞伯拉罕共同開創的影集《Felicity》(1998-2002)。
其實麥特早在1996年就曾執導過一部長片,是由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主演的《陰錯陽差》(The Pallbearer,1996),只是當時反應不佳。黯然回歸幕後,12年再磨一劍,麥特推出的偽紀錄片怪物片《科洛弗檔案》總算大受矚目。三年後,J. J. 亞伯拉罕也不遑多讓,推出另一部賣座偽紀錄片《超級8》(Super 8,2011),該作以1979年為背景,片中拿著超8拍攝的男孩們,不就是他與麥特嗎?
J. J. 亞伯拉罕(左)、凱莉羅素(中)、麥特李維斯(右)
起初麥特第一次拿到《猩球崛起》的劇本時,他一點也沒興趣執導,因為最初的劇本是以人類為主,猩猩凱撒並不是故事主角。他提出了自己的疑慮,但20世紀福斯不旦沒退卻,還邀請他親自下來修改劇本,表明「改成怎樣都行」。正也是他的獨特觀點,直接促成了這個系列的成功,也間接成就了安迪.瑟克斯(Andy Serkis)的表演空間。
《猩球崛起》演員安迪瑟克斯
其實麥特之所以能夠快速掌握故事重點,是在於他向來都很清楚所謂的怪物與災難終究只是一個隱喻,它所反映的就是時代的焦慮,熟讀電影史的他,可以大談《哥吉拉》(Godzilla)在1954年問世時日本人的集體心理。他解釋道:「類型片的樂趣在於它可以探索人的恐懼,你可以學著去擅用這些隱喻,無論是巨獸、吸血鬼,什麼都好,總是可以在裡頭找到一些蘊含的意義。」
當《蝙蝠俠》找上他出任執導時,麥特一樣拒絕了。
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當時辭去導演職,留給麥特的劇本是一個與其它DC宇宙故事有著密切連結的《蝙蝠俠》故事。麥特說這不是他想要的,他說如果不得不參與一個已經設定的太過於牢固的作品,只會讓他迷失方向。在與華納高層的會議上,麥特指出若是他自己,將會以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第二年作為主軸,並且將是一部黑色電影。
只為了讓他能夠擔綱執導,華納出乎意料的讓步了,他們提供了麥特大改劇本的權力。甚至願意等他完成《猩球崛起:終極決戰》之後再開始寫本,對於這些好萊塢大片商而言,這可不是常見的待遇。
雖然意外華納的高度禮遇,但麥特卻也深有自信地說:「如果你不讓我做我想做的事,你就不會從我這裡得到一部好電影,因為我不懂用別的方式拍。所以如果你不能接受的話,請不要僱用我。目前為止,這個聲明對我十分有效。」
從小就是《蝙蝠俠》迷的麥特很快找到了清楚的切入點,這個故事必須是關於對權力的幻滅、為富不仁者如何腐蝕這個社會等議題,以及這個年輕的英雄如何克服混亂的自我認知,獲得真正的成長。
而帶有黑色電影風格的《蝙蝠俠》也是有所本的,是來自於1987年的漫畫《蝙蝠俠:元年》(Batman: Year One)。麥特發現這個版本的包括著黑色電影當中的偵探、充斥暴力的街頭,比起其它版本更帶有社會寫實的反映。甚至有幾個畫面像是脫胎自史柯西斯的《計程車司機 》(Taxi Driver,1976),情節也令他聯想到《唐人街》(Chinatown,1974)。麥特很快確定這就是他心目中的《蝙蝠俠》。
更出人意表的是,麥特並不認為《蝙蝠俠》是一個誰來演都可以的爆米花大片,他從一開始就將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設定為布魯斯.韋恩,以他的形象來進行角色形象的構築。當時被《失速夜狂奔》(Good Time,2017)深深震撼的麥特,立刻就知道這個演員的那樣陰鬱、脆弱卻帶有爆發力的氣質,就是菜鳥蝙蝠俠的不二人選。只是這或許還不足以讓他完成一部獨樹一幟的《蝙蝠俠》。
▎⠀《失速夜狂奔》 >> MyVideo 線上看
「我想找到一個方法,讓超級英雄的神話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有關,並使之感覺更人性化。我認為很多時候大片在呈現的就是奇觀,讓觀眾可以退後一步,從安全的距離來觀察。但我想消除這種安全感,我想要你被推進去,讓你感受到後果、懸念,你會在你的座位上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與故事之中的險境連結在一起,甚至會質疑其中的道德性。」麥特總結道。
在2022年三月初問世的《蝙蝠俠》,雖然被當作商業大片進行營銷,不過凡是忠實影迷都會發現,麥特的確導入了一些更個人化的觀點,其節奏也與過去的系列作品截然不同。將近三小時的片長或許讓人望之卻步,但這次的嘗試的確甚為可觀,麥特.李維斯似乎真的成功地在這個將一切商品化的好萊塢市場找到了破口。
各位影迷,你喜歡這次《蝙蝠俠》的風格展現嗎?
▲ 本文轉錄自 無影無蹤 粉絲專頁
▎⠀《蝙蝠俠》 >> MyVideo 線上看
|延伸閱讀|